欢迎访问学校门户首页!
理工新闻
师者风采|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慎身辅翼而归诸道——走进校师德标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庄凌飞副教授
日期:2024-09-11 08:26:36  发布人:admin10  浏览量:665


十一年如一日地坚守,庄凌飞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鞭策着自己,把学生当作朋友,与学生坦诚相待,对学生循循善诱,耐心宽容;他对待教学工作严谨勤恳,积极钻研教学;他主动承担帮扶年轻教师的责任,言传身教,与年轻教师共成长。

庄凌飞,男,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哲学硕士研究生。现任辽宁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曾获锦州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第三届辽宁理工学院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省级竞赛获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发表论文10余篇并主持省级、市级、校级项目5项,编写教材2部,获得知识产权1项。

 

“让大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庄凌飞对他所承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定下的教学目标。在知识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上好思政课、引领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上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庄凌飞和他的同事们一样,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思考更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得失,力求将铸魂育人的工作做好、做实。

秉持“了解之同情”的教育理念

“了解之同情”是陈寅恪先生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研究者提出的治学要求,庄凌飞也将这一理念贯彻运用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每学期的开学问卷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前,学习热情不高。学生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却又认为这一理论太过高深,不敢触碰,这一心理隔阂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庄凌飞认为,造成这一困境的症结在于大学生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因为不了解而没兴趣,因为没兴趣而不上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庄凌飞会在开学第一课上就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题,站在学生的立场,从三个维度破题,即21世纪的“今天”为什么要学习19世纪的两位思想家的理论?“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为什么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着眼当下、放眼未来,大学生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有什么好处?通过这样一个引论,让学生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在随后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庄凌飞将“了解之同情”的教学理念落实在师生双向层面。她一方面力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浅出地讲透,让大学生在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另一方面她积极地去了解学生的情况,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在追的电视剧,在看的综艺,在玩的游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点结合起来。比如在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上课时,她会结合《西游记》、苏轼词、《黑神话》等作品进行哲学分析,使学生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更为生动具象的认识。

 

坚持让学生“主动思考”的教学方式

“上思政课,最怕的是学生不吱声。”这是庄凌飞在总结教学实践时得出的感慨。学生的不吱声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因为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也可能是因为学生已经形成了“老师把知识教给我”的思维惯性,而后者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学生更习惯灌输式的学习,自在自觉的学习还未形成。

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想法,庄凌飞一方面引导学生知识是自己去赢得的、争取的,而不是被给予的,学会了学习技能,越学习才越自由;另一方面在实践上,他有计划地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个小组认领一个学习产出交流任务,然后按照教学进度,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他再进行评论、补充和完善。比如,让学生结合马克思的历史观,分析青年群体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让学生结合文化的社会功能,分析“《黑神话·悟空》爆火现象;等等。

通过这样的实践,庄凌飞发现,学生默不作声的现象得到了改善,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大大提高,大部分学生会积极地思考、提问,甚至还会就一些问题展开争论,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也得到了升华。

庄凌飞说他自己也从中收获不少,一是加深了与学生的沟通和认识,许多学生都会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和他展开交流讨论;二是一些学生的观点也会让他受到启发,特别是因为年龄差的缘故,青年学生的视角也会打破他自己的思维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