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树立“跳出审计看经济”的研究型审计思维
推动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离不开强有力的审计监督工作。但在当前审计实践过程中,部分审计人员对经济活动的研究分析还不够全面深入,没有真正做到“跳出审计看经济”,这将给审计后续的取证、判断、分析和评价工作带来难度和风险。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经济运行风险研究。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独立性强、触角广泛的优势,积极研究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债务风险、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风险、产业风险、投资风险等的表现形式、成因对策,并将对经济活动风险的认识理解主动融入审计工作中,以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监督。要综合分析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和各类业务,对同一个问题从多个部门、多个层面、多个侧面切入研究,持续跟踪相关风险的变化,及时揭示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风险,助力精准拆弹,发挥审计观察经济运行的“显微镜”功能。
加强审计项目立项研究。在谋划审计项目时,既要注重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和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也要注重聚焦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力求防患于未然,发挥好“治已病、防未病”的“经济体检”作用。在工作中,可通过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协调等相关制度机制,向财政、发改等部门征求意见建议,力求项目计划编制不偏离中心。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汇总审计对象的资金规模、政策要求、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等情况,建立审计对象信息库,并从项目背景、审计重点、组织方式、预期成果等方面开展可行性论证,确定是否纳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加强审计发现共性问题研究。从审计情况看,当前经济领域特别是经济业务和经济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虚增财政收入、财经数据造假、会计信息失真、虚假处置不良资产等违纪违规行为。审计人员要持续梳理上述共性问题清单,并运用到审计实践中,对标对表共性问题的易发环节、多发领域,做到举一反三抓共性问题、以点带面抓制度建设,切实防止局部风险演化成系统风险。
02 增强“紧盯资金查问题”的看家本领
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开展审计是审计的看家本领。笔者建议:
审计思路上更加紧贴资金主线。审计机关应准确把握经济监督功能的权力和责任边界,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各审计项目的基础工作和底层框架,在各专业审计领域中按照重要性原则严格设定资金抽查比例,有效形成动态常态震慑。特别是在政策跟踪审计中,要牢牢抓住资金审计这一专业优势,从资金入手反映背后的重大政策措施运行实效,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类风险隐患,形成既有文字说明,又有数据支撑的审计工作记录,既不“包打天下”,也不“越俎代庖”,清清爽爽开展审计本职工作。
审计内容上更加关注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机关要在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开展审计这一主责主业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绩效审计的分量。要关注“真金白银”投向基本民生、助企纾困、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预算执行情况,特别要加大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专项债管理、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等的审计力度,切实对财政资金使用方向与目标的符合性、实现程度进行评价,深入揭示财政资金低效、浪费等突出问题,既推动问题隐患立行立改,又力促潜在风险防范化解。
审计手段上更加突出数据定量分析。审计人员在每个审计项目中,要积极运用统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多维分析模型,实现常态化审计监督和风险监测。
03发挥“立足发展提建议”的建设性作用
审计报告所提建议一定要具体、要实。笔者建议:
力促审计成果多样化。在年初谋划审计项目时,充分考虑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内容等因素统筹安排任务,努力实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多果合一”。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针对领导和被审计单位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分阶段、分类别,多形式、多途径产出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专报、审计信息、综合报告、专题报告等问题类成果,和宣传文章、问题清单、典型案例等经验类成果,推动解决问题、完善制度、标本兼治,更好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力促审计报告提质量。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对审计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取舍,注重问题定性和事实表述的准确性,能定量表述的尽可能不定性表述,重点突出问题影响的金额、数量、比例、进度等,多用数据“说话”,避免出现“不到位”“不够到位”等无实质区别的定性标题词语。所提的审计建议应与查出问题对应,做到不跨界、不越位,建议要可操作、可督查、有效果。同时,要综合考虑相关问题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决策过程、产生后果,若有关问题应由主管部门解决的,应直截了当指出,切实帮助规范制度建设,堵塞管理漏洞。
力促综合分析显实效。审计机关要建立审计成果综合分析制度,开展成果“再加工”“深加工”。横向上,可利用同一类审计项目的现有审计成果,汇总反映某项资金、某一行业、某类单位的共性情况,以及系统化、区域化风险;纵向上,可利用同一类审计对象的不同年度的审计成果,跨年度分析提炼模式化、规律化问题,以及倾向性、苗头性风险,“多果合一”形成综合性的审计研究报告,揭示影响改革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漏洞,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经济稳定有序发展的高度提出审计建议,切实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 上一篇:投标文件中的“异常一...
- 下一篇:十种 “化整为零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