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一)| 信息工程学院开展重走辽西革命之路实践活动
日期:2024-07-18 18:56:37  发布人:tw  浏览量: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根据《关于开展2024年辽宁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学校团委积极组织开展2024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广泛宣传、动员和号召,我校共组建近240支队伍,1700多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访红色旧址   忆峥嵘岁月


信息工程学院按照学校团委的部署,围绕“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这一主题组织开展2024年辽宁理工学院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微信图片_20240827185603.jpg


信息工程学院红色传承实践团以“寻访红色旧址,感悟革命英雄精神”为根基,以“崇尚英雄人物、践行英雄精神”特色思政工作体系为导向,来到了位于葫芦岛市连山区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和绥中县加碑岩乡黄木杖子村等地扎实开展实践活动。



 

塔山丰碑永存:走进塔山阻击战纪念馆铭记英雄荣光

 

塔山阻击战纪念馆位于葫芦岛市区东北15公里的塔山村东山岗上,塔山既无塔也无山,它东临渤海湾,西接红螺山,山海之间是一条宽约十公里的狭长地带。但是,正因为遏制着公路与铁路线,所以成为了国共双方争夺的要点,也就是在这弹丸之地发生了"塔山阻击战"这场著名战役。

微信图片_20240827151646.jpg


实践团成员走进塔山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红军战士群雕,这面群雕是历史的见证,是精神的凝聚,更是无数英勇战士不朽灵魂的化身。随着脚步的深入,实践团成员们被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所吸引。那些残破的枪支、弹壳、军服、奖章……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看着这些文物,成员们仿佛能感受到先烈们曾经的体温和心跳,以及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壮志豪情。随后通过照片、文字和影像资料,实践团成员们目睹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如何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在参观的过程中,最令实践团震撼的是一个个逼真的蜡像。这些蜡像中的主人公有的是普通的士兵,有的是英勇的指挥官,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精神。同时,场馆外“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让实践团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告诉青年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需要保持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对人民的关心与责任。当代大学生需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微信图片_20240827151820.jpg


离开纪念馆之后,实践团成员走进塔山村村党支部,参观了位于塔山村内的塔山红色精神纪念馆,深入了解了塔山人民赓续红色基因,弘扬“塔山精神”,昂首踏着先烈们的足迹戮力同心,奔向美好未来的伟大壮举。并与村党支部赵书记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和塔山村的文化内涵。赵书记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心声:“小的时候,我们从老一辈口中听到了很多关于塔山阻击战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一直鼓舞和鞭策着我们。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但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始终没有丢。”近些年来,以“党建+红色”为引领,塔山村通过红色引擎,带动全村高附加值养殖、大棚水果采摘、红色乡村民宿等配套项目快速发展,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实践团也通过与赵书记的对话感受到了在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青年群体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使命在肩、责无旁贷。要在实践中磨砺,在挫折与挑战中百炼成钢,努力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发展之“大我”,当敢想敢为且善作善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赓续红色精神矢志奋斗。 

 

辽西红色曙光:走进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传承革命精神新篇章

 

实践团第二站来到了绥中县加碑岩乡黄木杖子村,关注乡村发展变化,了解红色革命精神,为传承红色精神贡献理工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827152008.jpg


实践团一行刚走进加碑岩乡,便被“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的景色震撼。越过重重高山,行过蜿蜒山路,终于抵达辽西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经过与村支部董书记的沟通,实践团顺利的进入了纪念馆,通过纪念馆中的展品以及图片等资料,实践团详细了解到辽西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建立以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感受到了前辈们在山坡、洼地处,一锹一镐硬生生开拓耕地的决心与毅力和百年村史背后的文化底蕴。




实践团通过山间小路走进辽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它位于羊岩子半山腰的山洞内,山洞的面积只有大约15平方米,洞内的石桌石凳无不展现环境的艰难与险苦。时至今日,崖壁上的残缺的党旗仍然熠熠生辉,向我们展示着革命先辈们为了我们的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决心和勇气。

 



黄木杖子村的村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已有十余家农家院完成改造升级。实践团走进村民李凤友老人家中,与老两口促膝长谈,聆听他们讲述黄木杖子村从过去到如今的点点滴滴,感受那份由内而外的蜕变与成长。李大爷讲述到从养不起孩子到全村实现全面脱贫,现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从挨饿到温饱、从温饱到脱贫、从脱贫到小康,通过与大爷的对话实践团看到了黄木杖子村的村民们在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引导下,用勤劳的双手、顽强的意志创造了一项项彪炳史册的成绩,将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了现实。


实践团这次走进大山深处,瞻仰红色遗迹的实践活动,切身感受到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革命情怀,体会到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党性教育。


微信图片_20240827152035.png


作为辽西第一党支部诞生地,在这片红色的大山里,有着数不胜数的英雄前辈为革命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而在今天,同样有着一批又一批的无名英雄们工作在这片他们所热爱的土地上,传承着前辈们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奉献着自己最宝贵的年华。


微信图片_20240827152344.jpg


红色传承实践团通过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在历史遗址中感悟到了伟大革命精神,更加切身领悟到艰苦奋斗时期的精神凝结。回顾历史长河中的辉煌篇章,理工学子誓将红色血脉永续传承,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展望前路漫漫,新时代的理工青年将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启迪智慧,继往开来。


微信图片_20240827152353.jpg


我们坚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以实践团为代表的广大青年将继续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征程中担当起庚续红色血脉的责任与使命。以青春之小我激荡起时代的风帆,以拳拳赤子之心贡献出青春力量与汗水,在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中立根铸魂、开拓攻坚,谱写新时代更加出彩的青春篇章。

核发:tw 点击数:0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