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典型——周琳琳
日期:2021-03-31 15:35:32  发布人:admin0  浏览量:1909
被需要,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
      2017年的春天,“西部计划”的浪潮让她不再平静,“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始终回响在她的耳边,震慑着她的内心一份压抑已久的报国心,仿佛在那一刻,重新被激发。
周琳琳,毕业于辽宁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四年,一直担任班级的班长,也担负着学生会的工作,她认为,服务于他人,是一种幸福,只有为他人做出贡献,才不愧于青春这两个字。所以,2017年一毕业,她就踏上西行的火车,去新疆。那时,列车一路向西,载着她和梦想,奔赴新疆。车窗外,皑皑雪峰,一望无尽的戈壁,她知道自己的青春将和它们融为一体。三天两夜,沿着西行的铁路,她从东海之滨,来到了西域。不为别的,只为了那一句“选择让青春更壮丽”。

 

 “我希望,在我步入中年回忆青春时,那是一场奋不顾身的崇高选择”
      去新疆的决定,她做的很果断。只因她无意间看见了西部计划的宣传语,“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一生难忘的事。”就像是奔赴一场青春的约会,演绎一场歌颂青春的舞台剧,那一瞬间,她那只有诗词歌赋的内心世界,仿佛一下子就被苍茫的戈壁,广袤的草原穿透了。一股莫名的情绪冲击着她的内心,“青春,终是一场奋不顾身的旅行。”
感性的冲动是容易的,但是理性的抉择却是异常艰难的。为此,她不断地和父母商谈,劝说。从开始的不支持到让步,一直到最后的支持,父母和她,都有了思想上的成长。一个人存在价值,首先要看你为这个社会贡献了多少。也许在绝大多数父母眼中平平淡淡是最优选择,但是,她的父母告诉她,人生因波澜而精彩,而不是为了“现世安稳”而妥协。
她坚持自己的决定,就如信守一个青春的盟誓,父母的支持,更让她坚定信心。“祖国的大西部,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对于高层次人才也极度渴求。”所以,这场青春之旅,注定不凡。
“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已经全部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这句话始终激励着她前行,建设大美新疆,贡献青春就是她心中那份“最壮丽”的事业。
入疆第一年,她被分配到伊犁州尼勒克县扶贫办。在尼勒克县扶贫办期间,她积极参与走村入户,了解最底层人民的基本诉求,协助完成2017年贫困数据的核对统计,“雨露计划”助学金的发放,内地贫困大学生的补助金发放,古尔邦节扶贫送温暖以及与当地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等。2018年3月,她进入尼勒克县政法委综治中心,做全疆的和谐稳定的监控者,信息数据的抓取,不正常行为的监听等。
每项工作,她都力求细致周密,始终如一。因为每一项工作都融入了她的热情与兴趣,她的青春,她的理想,还有她的信仰。
“如果可以,我还想继续燃烧我的青春,坚守我的信仰”
      周琳琳时常把自己参加西部计划的决定,比作一场“一场青春的冲动”。因为她知道,这个决定缘起于青春里独有的热血澎湃,无论结果如何,她只求青春无悔,只求竭尽全力。
      一年的时间说快不快,本想留疆的她,因为家里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她在一年的时间,发现好多援疆的高层次人才,一干就是三年甚至留下来。她不解,有一次恰逢一个机会,问了一个当过志愿者的大哥,大哥说:“责任啊。当我第一次踏进新疆的土地,就知道自己离不开了,这里太需要高素质人才了,边疆的建设需要我。”
     “如果可以,我还想继续燃烧我的青春,坚守我的信仰。因为,这里,有我青春的热血,抵死的执着,成长的蜕变,和心甘情愿的付出。”大美新疆的建设,靠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还是需要千千万万的高层次人才共同建设。
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周琳琳将她最美的一年时光印记在了茫茫戈壁上。以后若是有人问起,关于她的青春回忆,她应该会毫不犹豫地说出——新疆,尼勒克。
核发:admin0 点击数:1909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