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熬夜了,用他们的话说: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一旦开始熬夜,整个人就像嚼了口香糖,根本停不下来。
据估算,中国约有1.3亿名90后存在熬夜晚睡的情况,在寒暑假期间,晚睡更是成了年轻人的常态。不少熬夜打卡的活动参与度也非常高,许多人逐渐产生了一种“熬夜自豪感”。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
据调查显示,熬夜分为两种情况:“主动熬夜”和“被动熬夜”。绝大多数熬夜的人都属于主动熬夜,只有10%的人熬夜是为了处理不得不做的工作。
“主动熬夜”又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 “自我放松型”在白天,我们需要学习、工作,应对着不同的压力,压抑着自己的娱乐需求,到了晚上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时间,不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总觉得对不起自己,只有在这些需求被补偿之后,才心满意足地放自己去睡觉。
2. “自我安慰型知乎上曾有人提问:“为什么搞学术的都喜欢熬夜,难道真的在晚上工作效率才会变高吗?”其中一条高赞回答是:在晚上工作效率不一定会高,但会弥补白天碌碌无为而带来的愧疚感。即使熬夜工作效率不高,在熬夜之后,他们心里的愧疚感也会减少,“我已经足够努力了,即使结果不如人意,我也没有办法了。”
“被动熬夜”就比较好理解了:
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不得不熬夜。比如,学生在开学前一天熬夜补作业,职场人员为了完成手中项目进度加班加点等行为,都属于“被动熬夜”。
然而,睡眠对一个人来说是无比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的质量决定着生命的质量。所以,不管是“主动熬夜”还是“被动熬夜”,都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伤害..
简单来看看熬夜对大学生的心理有哪些危害:
(1)孤独感。晚上长期熬夜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会引发与他人和社会的主动隔离感,长久如此会导致人格失常。因此,在夜深人静时却不能及时入睡,就会加重大学生的孤独感。(2)感觉抑郁。熬夜会打乱学生的生活节奏,会导致学生在白天上课时异常疲劳,而且晚上睡不着还会导致思绪乱飞,对事物产生偏激的认知,这样很容易导致内心孤独、空虚、烦躁、困惑等情感的产生,也容易产生消极的倾向,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长此以往产生抑郁情绪,甚至形成轻微抑郁症。(3)人际关系紧张。熬夜容易影响室友乃至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生活,从而使同学关系变得紧张。通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再来看看让人胆战心惊的例子。2016年,某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金某被发现在医院宿舍逝世,45岁的医生猝死的前两天一直做手术到深夜。34岁的某社区副主任金某在北京地铁6号线站台上突然晕倒,随后失去意识,经路人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其友人对其最多的评价就是,他平时工作很拼,经常熬夜;某搜索引擎的地图技术研发人员林某被同事发现在睡梦中猝死,他从大学毕业加入公司才4个月,经常48小时不休不眠,曾在微博多次吐槽,“工作压力大”,“累”“困”......
尽管很多人熬夜的初衷,是因为充满了“生活会渐渐好起来”的期待,但无论是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是渴望邂逅更好的自己,都不应该拿生命的质量作代价,不然那些原本美好的期待都将化为泡影。茨威格在《断头王后》里曾写过:“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予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是的,现在的我们还年轻,也许熬夜的危害不曾显现,但长此以往,总有一天,长期熬夜的危害必将戕身伐命。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善用时间,就是善待生命。请温柔地伴着满天星辰入眠,再于晨曦微漾时醒来,拥抱崭新又美好的一天!